2022年8月21日星期日

文章七十九:观众水平的确是个问题

 以下文章已刊登于21/08/22【东方日报】: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wenhui/2022/08/21/506909


    『花城舌战』的辩论员说脏话一事热度已消散,看回过去几周,评论文章几乎都围绕在讲脏话这一点上谈。我上一篇谈的是辩论员的台下逻辑素养,这一篇谈至今没人提出但值得讨论的一点,就是观众的水平。

      根据报道,『花城舌战』的最佳辩论员是由现场观众投票选出的。大家必须分辨的一点是,辩论员之实力是一回事,辩论员之被支持可以是另一回事。要现场的观众都能做到根据辩论员的实力投下一票,这大概是过高的要求,对逻辑有所掌握的人大概都知道这是为什么。辩论员的实力,当然受他所说的内容是否扎实、丰富、切题等影响,但很关键的一点是他有没有自己完整、清晰的理论架构,以及他是不是能够恰当回应对方的理论架构。一般观众有看结构的逻辑思维能力吗?观众经常看见的是辩论员忙着针对事实材料的攻守,很少有人会看事实材料如何被组织成符合立场的架构的。就拿网上针对张永庆校长的回应文章来说,文中提厌女、仇女、父权,都是大概念,给人感觉就是此人处在进步时代、关注现代观念等等。但是,这些概念被置入文章中的根据是自己一厢情愿认定别人有这些观念和立场而发展出来的,自己的认定一旦出问题,整篇文章的结构就都是虚的。看不见这一点的人就会扯厌女、仇女、父权,搞不好再一来一往下去的话其他什么民主、中华文化的『大伞概念』全都会被拉扯进来在虚的结构上添血肉。各位认为观众之中,有多少个百分比是有这样的高度(根据逻辑思维能力看理论架构)去冷静观赏一场辩论赛的,还是更多的是根据某个精彩攻守,某个笑点,某次掌声或某个气势所构成的深刻印象投票的?

      大家可以亲自做个实验。有机会出席小学生的武术比赛的话,你不妨『混』入观众席中,听听家长如何评论他们的孩子及同学们的比赛表现的。经常家长的评论和裁判的评论水平会相差很远。你有没有经过武术训练影响你的关注点是否到位。家长经常注意的是参赛员的衣着是否亮丽、步入会场时是否有气势,整个套路演完是否让人感觉良好等来评论说这位有机会夺杯、那位强,但比赛结果常常会令他们大跌眼镜。如果有人认识当裁判的教练的,赛后去和他们聊聊,你就会发现,裁判更着重的是每个动作的要求是否做足,比如做弓步的时候,前腿有没有屈成直角。有一天若由观众投票决胜负的话,结果必然会让裁判深感无奈。

      有人说讲脏话是潮流,但潮流未必都是好的,因此不必凡事随潮流动。现在的潮流是赛事评分都要让观众参与评分,敢情初衷是为了让观众有参与感,却没想到随后却影响不小。相信许多人曾经收过请求,为你没有观看过的朋友的讲演比赛、亲戚孩子的歌唱比赛等投票。歌唱比赛中,得票率高的不知真是唱功好还是人际网络强大。

      有的人相信观众能够做到中肯评分。在『花城舌战』事件中,就有网民问得铿锵有力,说『如果我崇拜麦克乔丹,就等于我支持赌博?我喜欢马丁路德金,就代表我喜欢嫖妓?我喜欢披头四,是不是我就每天在抽大麻?』举赌博、嫖妓、抽大麻这些大错为例,当然好坏相对地容易分得清,但他们的一些小习性、偏见、时代局限,你可能就会因为他们是你崇拜、喜欢的人而有意无意间一并认同。在投票选最佳辩论员方面,不妨让观众不只选,还须提出辩论员的具体表现为理由,那样就不难看出有多少是值得上述网民维护的。

      把以上的要点延伸,大家不难自行看出,视频、电影、舞台表演、文章、教育活动等,只要你想符合观众的口味和水平,你就必须搁置某些自我要求,比如写文章,要点不能太多,太多的话一般读者无法捉到文章主旨。物理学家霍金的科普读物《时间简史》中只有一个物理方程,因为在被劝告之下他清楚知道,只要多置入一个方程,书本的销量就会下挫一半。这则小故事带出的道理说的不是单一现象。如果你的能力的确比一般人强并且又想顾及观众的话,你的作品或活动要是点击率高、流量高、反应热烈的话,要清楚分辨,到底是观众达到了你的水平,还是你达到了观众的水平。

      大家可能已注意到,我已把观众变成是广义的词。学生相对于老师,也算是观众。在大专,讲师的教学表现由学生评估,评估结果构成讲师的加薪和升等的一个因素,不达标的还得见系主任听劝。如果评的是某讲师是否乐于和学生讨论功课,那么学生的回馈可以听一听。如果评的是讲师是否能把抽象的概念讲得具体,我看还是请同行来评会比较好。每个学期同样的问卷,一般学生连题目也已懒得再读,就凭对老师的一般印象填写。有的老师为学生庆生,教书不怎么样,却得了杰出教学奖,这类事不少,成了大家见怪不怪的莫名其妙。

      有时不是戏演得好,只是台下观众只懂得鼓掌。观众水平的确是一个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