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文章一二五:孩子的作文老师怎么选?

 以下文章已刊登于26/05/2024 【东方日报】: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wenhui/2024/05/26/654363


    『李清照是否曾经改嫁』是文学史界曾经有过的一个重大研究题目。从今天的角度看,改不改嫁是个人的事,何须劳烦那么多专家学者大费笔墨,但深入研究背后却反照出各时代人的观念素质和演变。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他的丈夫赵明诚,和她兴趣相近,两人收集大量古玩字画、文物书籍,传统看法都认为他俩婚姻美满、情深意笃。但有一回李清照到莱州探望在那任行政长官的丈夫,独居一室时写下的『感怀』一诗,最后两句『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所指至交却不是在外头忙应酬的丈夫,这让受邀为第一届叶嘉莹中国文学讲座主讲人的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艾朗諾教(Ronald Egan)怀疑文学界对李清照的传统看法。

    要求女性守节,在唐宋时期并不普遍,在明清时请才大受鼓吹。而明清时代女性词人慢慢增多,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范例。『文学大家』与『寡妇再嫁』在明清时代因此起了道德冲突。

      明末清初的一些学者解决这冲突的方法是提出一种说词:李清照根本没有改嫁,她的教养那么好,和丈夫的婚姻那么美满,不可能想要改嫁,说她改嫁的人是因嫉妒她的才华而诽谤她。但宋代许多文献都有提及李清照在丈夫去世后不久就改嫁一事,并且和第二任丈夫张汝舟的婚姻也只维持了三个月。为排除道德冲突,就得『扭转乾坤』,许多当时的学者写出很多长篇、繁复文章,否定李清照改嫁一事,其中就包括俞正燮、陆心源、谢章铤等人。

      到了民国三、四十年代,否定李清照改嫁过的学者已经把李清照对丈夫的忠诚视为她可以写出诚实、真情流露的作品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对丈夫忠诚,李清照怎么可能有这许多佳作呢?

      过了很长的时间,直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出现一些修正清末对李清照的看法的学者,其中佼佼者为黄盛璋和南宫搏。黄盛璋写了震撼学界的两篇百多页的学术文章,但难免被指是在污蔑李清照。而南宫博曾写过历史小说《李清照》,书中接受李清照没有改嫁的说法,但读了黄盛璋的文章后,自评该书是件失败作品,从此不再写历史小说,然后另外根据宋代资料再写一本学术传记《李清照的后半生》,以视为赎罪之作。

      艾朗诺教授在讲座中勾勒从明末清初到今天文学界对李清照是否曾经改嫁的说法之演变,其举例、论证非常有趣。结论有几点,其中一点他认为关于李清照的词中主人翁是不是就是李清照本人,必须谨慎处理,不可随意一口咬定。

      问答环节主持人说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一向强调诗言志、文如其人,艾朗诺教授通过李清照是否改嫁一事所带出的其实就是对这些观念的反思。

      你能不能接受一个文章反映的不是作者本身的真实?当然,在作品中作者可以说别人的故事或虚构一个故事,未必一切都得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不可,但故事背后所带出的价值观却不是作者本身真正持有的价值观,甚至相反,你会阅读这些文章吗?金庸小说侠义处处,即便金庸在生活中不曾为卑鄙小人,却突然坦诚(假设)心底深处其实视侠义为粪土,你还会愿意捧他的小说吗?读了高唱绝对不言弃的激励心灵的鸡汤美文,但却发现作者曾经放弃过或明明比较认同有些情况下放弃会比较明智,你还会读他的下一篇吗?

      从教育的角度看,反过来提问更重要,更是为人师者或为人父母者所要注意的。如果你是一名作者,你会容许自己写出违背自己的观点、价值观和感受的作品吗?心底明明赞成同性恋,文章里却说不赞成,你会这样做吗?

      每个孩子将来都会是某个方面、某种程度上的作者,所以小学就开始学作文。他们长大后或许须写电邮与人交流,或许须写报告,或许须写经费申请书,你会鼓励他们只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判断和价值写吗?明明一个计划意义不大,但因为要经费,不妨尽扭曲、编造、夸大之能事?如果看见别人有困难,自己不但无意协助,还有点幸灾乐祸,如实写的话不能拿奖,就明智一些去投评委之所好?钱钟书都说了,『惟其能无病呻吟,呻吟而使读者信以为有病,方为文艺之佳作耳。』,难道还有疑问?

      关心孩子教育的为人父母者怎么看?为孩子选画画老师,父母会关心老师是让孩子填色、照着画还是随意画。作文课呢?父母会选唯求佳作的老师,还是求孩子文如其人的老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