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6日星期日

文章一:我对背包旅行意义的理解


有些东西唯有其深层意义被了解了才能吸引人,因此也就很难被时尚化,比如哲学;有些东西光靠表面裝飾就足以吸引人,因此也就很轻易地被时尚化,比如背包旅行。随着越来越多的廉价航空公司的出现,出国旅行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多人谈论和期待背包旅行,但人们理解的背包旅行其内涵有多深呢?


一般人认为不跟旅行团,自己订购机票,到了目的地才自行寻找旅馆的旅行方式就是背包旅行。也有人在自己建构的背包旅行观念中强调以最少的钱游走最多的景点;有人强调挖掘、感受当地文化,有人强调旅途中和当地人的沟通
。各种看法都无可厚非,但认识的深度(我不谈全面度)有所不同,而通常越不能摆脱时尚化就越低俗。



当涉及到人,标准往往就在于心灵。我个人追求的背包旅行是一种心灵的孤独之旅。一次的旅行是否符合了背包旅行的内涵,就看旅行者的心灵在旅途中处于什么状态。和朋友旅行,心灵重点很难避免地在于开心和景点;和家人旅行,重心或许就自然地转移到了休息,轻松和享受温馨。唯有独自去旅行,心灵的孤独状态才可能避免即使是最低程度的偏离和干扰。但即使是一个人去旅行,如果心境的安置不对,也可能实践不了背包旅行的精神。有的人独自去旅行,但一心却想多认识朋友和通过与各地旅客的交谈分享他人经验的各种惊奇,那么也就和背包旅行的精神相悖。我完全没有否定认识各地旅客分享经验的愉快和意义,我说的是如果背包旅行的重点是在于来一个心灵的孤独之旅,那么把焦点放在别人的身上肯定就会乖离目的。
 


人的心灵每天都被压抑,因长期压抑而变得麻木。但其实人的心灵原是很敏感的,如果有你认识的人在面前,你就很难再保持自然而完整的自己。即使对方不说一句话,不向你做任何形式的沟通,他/她对你的影响肯定存在,除非你打坐入定;即使没一个认识你的人实际地站在你面前,你也会因为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而影响你的心境。如果对方是你爱的人,你会思念、牵挂,如果对方是你的负担,你会感觉系在你身上的绳索。如果你无法在国内摆脱这一切正负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自己的身躯带到国外去,排除等待手机短讯或来电的心情,排除与任何相识的人的任何联系的可能性,就能很轻易地帮助你进入独自存在且自在的心境。这些营造出来的心境帮助你思考自己,帮助你好好体会一番不被任何日常因素所左右、影响的自己是怎样的一种感觉,通过让你去感受自在的内心世界回答你“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自己”的问题。旅行回来后你的思考结果很可能会再被征服或同化,你在旅行中所喜爱的心境很可能很快会再被污染,你已摆正的舵很可能会再逐渐偏离方向,很可能你会再不知不觉地妥协于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繁琐、一些人的存在所予以你的负担等等,但这样的旅行,肯定比人们把重点花在景点或任何一切非关注内心的旅行更有价值。当然,这样的说法或许是悲观的,也可能你去了一趟背包旅行回来后,从此不管环境多么嘈杂你也能倾听到过去被忽略的内心声音也说不定。 


我有些时候选择在旅途中静默,除非别人和我讲话。我注意我的心境、我回看我的生活与工作、我记下我想在回去后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周遭人来人往的热闹中,你做到一切和自己无关但心灵却专注于与自己频密交往,那才是背包旅行的心境。而如果我把心思外移,那种通过观察其他游客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或者细看景物的美与意义等所引发的刺激和思考,也要是在自己安详的心境的前提下,才会让我直接地打从心底地接受到它们的教益。 


经验帮助我们成长,但促成成长的是思考。花钱到处旅行的人看的东西多了,际遇多了,我们不能说他旅行前后是完全同样的一个人,成长多少都有,但也要看到其成长可以很少并且无关紧要。思考和心灵独处才是背包旅行的关键成分,人们再怎么频于花再多的钱去再远再多的地方,也未必比来一个真正的背包旅行来得意义丰富,前者应该学习后者,后者不必羡慕前者。
08082009

1 条评论:

  1. 我刚去旅行回来,也同有你的感受 “思考和心灵独处才是背包旅行的关键成分,人们再怎么频于花再多的钱去再远再多的地方,也未必比来一个真正的背包旅行来得意义丰富,前者应该学习后者,后者不必羡慕前者”。谢谢!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