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7日星期三

第六篇:读书三阶段

一个人与读书的关系,大体上会经历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展,那就是起初不爱接触书本,进而能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最后则因思维上的独立与成熟而不依赖书本。

处在第一阶段的人,即“不爱接触书本”的人不知道读书有什么乐趣。虽则我们不能以年龄为标准来划分,然而处于这阶段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你苦口婆心地鼓励他多读书的小孩。我们可以将这些有时候甚至把读书视为苦差的小孩视为这个阶段的象征体。

在成人群中,“不爱接触书本的人”很容易令你联想到那些卑视求知而推崇赚大钱的奋斗者。他们不懂得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或者即使知道书本是一个获取知识的途径,他们也不会认为那是一个简便的途径。他们没有读书的习惯,即使捧起书来,也只是作为消遣,而不是为了求知。他们的“书本”就是眼前所处身其中的世界,因而他们往往具备实际的学问,但却由于缺乏思维的训练,他们未必有能力从亲身的经验中总结系统的方法,未必有能力建构理论体系。(1)

处在第二阶段的人,即能充分享受读书乐趣的人,具备了一个典型的习惯,那就是读书的习惯。他们能够享受读书的乐趣,懂得从书本上寻求知识,能明白及体验到读书的益处。

发展到第二阶段的末期,这类人就会对书本爱不释手。对书爱不释手又有两种表现,一是把书本视为同伴,一是把自己沦为书本的随从。如果处于第二阶段末期的人具有最终冲出此阶段而进入第三阶段的潜能,那么他终究会发觉到:对于书本的知识,他总无法应用得淋漓尽致,虽则每读完一本书,都能让他感觉到无比地受用。他会觉察到自己的想法和表达处处受到书本中的思路的牵引,并且一旦眼睛从书本上移开,脑袋就顿觉空空如也。(2)

另外,如果处在第二阶段末期的人具备进入第三阶段的潜能,他也能同时看到书本作者权威的脆弱性。爱读书的人不管如何盲从,大概都具备起码的分析力,因而对于他有朝一日能发现作者的错误,那是不足为奇的。这种发现是心理突破的一个契机,也是思维得以成熟的一个必要条件。培养上读书习惯的人都会有一个时期很依赖和信赖书本,要摆脱这个错误的心理与认识,上述的突破和成熟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当一个人终究能够做到与作者平起平坐,手捧书籍而不认为作者是绝对完善的,并且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思维的可靠性(3),那么他就已准备就绪以步入读书的第三阶段。

处在第三阶段的人,即因思维上的独立与成熟而不依赖书本的人有一种特征,就是他们懂得、有能力以眼前所面对的实际境况为书本,从中分析、判断、决定与学习。他仍爱书,但不像处于第二阶段的人那样总爱与书竞赛,误以为自己在读完所有的书之前绝对无法聪明及有效地解决问题(4),也不像处于第一阶段的人那样根本不予书本一个好的评价。

书本对于处在第三阶段的人来说是一种启示来源,而不是一种指南来源(5)。他的指南乃基于实际境况所需,他的决定也基于实际境况所需,而非纯粹基于书本的理论。由于在进入第三阶段前已经历了思维的训练,他在面对实际世界时懂得提炼方法、建构理论,这是处于第一阶段的人在面对实际世界时所难于做到的。因此,处在第三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沉思者更甚于表现为一个读书人(6)。当他捧起书本,你会看到他是在利用书本,而不是不由自主地、惯常地读书。一本书将会因为被他选上而更受肯定,作者也因而倍增荣耀。

一个人与读书的关系可以有上述三个阶段的演进,但却不是每个人都会最终完成这整个演进过程。有些人从来不曾离开过第一阶段,而很多人都无力突破第二阶段并迈入第三阶段以成为一个沉思者。诚然,要顺利地完成这三阶段的演进,打从开始就不能缺乏思考。  

101199
260702

思考题

(1) 从今天开始,通过报章的报导、口传消息等途径,去留意你的乡村或城市社区是否出现了这一类人。锁定一两个对象,试分析他们的本领、弱点和他们的观点。

(2) 如果你已有读书的习惯,请注意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感觉。如果有,建建你要好好想想该如何去突破这样的困境。

(3) 从“认为作者都是不会错的”到“肯定作者出错了”到“能看到自己的想法的充分和巩固性”,你处在哪一个环节?

(4) 有些人在面对困难时,总先想到去书局找“解药”,总企图去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因为那样做能使到他们的内心感到阵阵的舒服感,似乎掌握了解决困难的方法。但那样的舒适感往往不会持续太久,他们会发现别人再漂亮的方法对自己似乎并不管用。请留意你的内心,你有没有这种从书籍中寻找慰藉的心理趋势。如果有,读了本文后,你接下来会如何应对?

(5) 请好好思考“从书本中获取启示,而不是指南”这一句话的意思。

(6) 观察你周遭的人,或观察一些作家、学者、企业家等,看看有谁是此段文字所描述的对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