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

第九篇:几点可取的提问态度



学习而无需提问是不可思议的事,提问而所持态度不正确,则对个人为学路上的成长助益不大。以下几点或许是你需要坚持实践的提问态度:

一、提问前先尝试解题,别把你尝试过的(已写在纸上的)解法 扔 掉。

不要不先尝试解题就提问,提问时不妨把自己所尝试过的各种解法一并交给老师过目。

尝试解题的一刻是训练思维的好时刻。一道题之所以难,可能起始于你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好题目中一大堆显明但紊乱的讯息,或者起始于你无法马上抽出隐含而有用的讯息,也或者起始于你不懂得如何应用手头上的讯息。尝试克服前者能训练你的思维整理能力,尝试克服中者能训练你的思维分析力,而尝试克服后者则能训练你的思维洞悉力。

面对难题而敢于猜想可能的解法,那反映了你的思维的拓荒精神;当难题中的概念内涵和你一贯的理解不同而引起冲突时,如果你懂得猜想可行的相容框架,那反映了你的思维的韧性;难题会令解题思路不顺畅,如果你肯花时间尝试摸索,那反映了你的思维的耐性;面对难题时能尝试凭自己的力量去解题,反映了你的思维的独立性。

如果你肯在提问前先自行努力尝试解题,也懂得和师长、朋友一起讨论、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那将可帮助你培养以上七种思维素质(1)

二、要求提供暗示,不要求提供答案

如果有关题目实在太难,以致你完全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着手解题,那么这里建议你把你的提问分作几个阶段进行。这里要谈的是第一个阶段,就是通过提问去要求暗示,而不是要求答案。(2)

或许你能这样提问:到底题意中心和哪一个概念有关?题中所涉及的几个概念有怎样的联系?题 意重点究竟在哪里?…然后,注意听对方的回答,因为既然是要求提供暗示,对方的回答就不应该太明显,而你或许可以再有第二层的提问以进一步厘清头绪,但既然你要的是暗示,就不应该问得太露骨。你要成长,就得自我纪律。(3)

急于知道答案不会帮助你进入和享受解题的沉思状态。

三、讨论解题大纲,不要求提供完整、具体的解答步骤

解题能力尚弱的学生,老师无法不示出解题的步步细节。你如果能够和老师不动用纸笔地讨论解题大纲,那表示了你的解题技能已有了足够强的基础,而你对有关科目的透视能力也已达一个高度,那是很不错的表现。

不要一味贬低自己,认为自己绝不会有这种能力。现在就去尝试站在这个高度讨论问题,那不会带给你任何的亏损(4)。

四、不要把题目推给老师

不要把整道题目递交到老师手上,然后由老师自行阅读、解答。老师的任务不是“解答你的难题”,而在于“协助解答你的难题”,解答难题的任务肯定的是在你的身上。

你如果完全不懂问题在讲什么,至少你要针对题中的术语逐一地提问,然后从回答中尝试明白并把各概念联系起来,进而尝试勾勒出整体题意;如果术语的问题不大,那表示了你基本上已有理解问题的基础,那么你可先熟悉题中所提供的讯息,合上书本(可以带在身边备查),然后通过对谈的方式向对方提问。

***

有些老师未必要求学生有这样的提问态度,但你绝对可以先于他们开始实践这样的正确态度。(5)

提问的心态和态度决定了你的学习与成长 的效 果。

20082001
27072002

思考题

(1) 请列出有关的七种思维素质。

(2) 想想,怎样的提问法是在要求提供暗示,怎样的提问法是要求提供答案?

(3) 第四点的第二段文字大概勾勒出了所谓的“分阶段提问”是什么意思。无论如何,以下再次提供粗略的指南: 选一道目前大大难倒你的题目,把其中你掌握不到的概念抽出,去和老师讨论。讨论了之后,再读一遍题目,看看是否有了更清晰的眉目。若已能掌握其中的概念,尝试弄清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尝试掌握完整的题意,如果不肯定自己对题意的了解是否准确,再去找老师进行第二轮的讨论。讨论后,再自行尝试解题…这里提两个阶段的提问,接下去要视具体情况如何才能决定你该怎么做。

(4) 选一道你目前不懂得解的数学题去请教老师,要求老师不要把运算步骤一一写给你看,但只说出解题大纲,比如:“你需先把某某式子中的x 变成主项,把某某式子中的y 项变成主项,然后为这两个新式子的两边取平方…”之后由你回去亲自运算。其它科目的讨论也可通过这样的“大纲式”进行。

(5) 仔细观察你的同学如何提问,尽量把他们的提问句子写下,然后进行检查,看看他们犯了哪一点本文所不鼓励的提问态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