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第五篇:思维谬误之二 - - - 歧义

我们之前学过,对概念没有给予清晰的界定,叫做含混。对一个概念需要有一个界定,但是却给予多过一个的界定,那就叫歧义。

我们时常会不小心犯上歧义思维谬误而不自知。比如,我们可能会想“我要成功”。怎样才叫“成功”呢?我们可能想,“只要我能在三十岁前出一张唱片,就算成功”。然而,过了两个月,在和朋友谈天时可能你是这样说的,只要我的第一张唱片可以卖五千张,我就是成功的。”之前是“能出唱片”就算成功,之后是“唱片得卖出五千张”才算成功,那么对“成功”的含义界定就有了不同,我们就说有了歧义。

可能你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因为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的认识与想法会改变,对“成功”的要求也自然会改变。这样说有其道理,歧义就是在自己的认识前后没什么根本的改变之下,对需只有一个界定的概念给予多过一个界定的思维谬误。两个月的时间不短,很多人都有了进步,但有些人在这段时间内的认识并没有增长至足以使对“成功”的观点起变化作用。

如果时间间隔不是两个月,而是两天、两个小时甚或两分钟,那么对于“因为有新的认识”所以“对‘成功’有新的了解”的可能性就更小,而犯上歧义谬误的可能性就更大。某些人让人感觉到所用的词语意思前后不一,原因就在这里。

虽然我们的感觉会倾向于认同对“成功”的界定在两个月内必定会有所改变,因而不算犯上歧义谬误,可是我们其实是有另一方面的要求的,那就是要对“成功”的看法在一段不短的时间(比如两年)内要有所坚守以免到处飘浮,无法长时间朝一个固定的方向努力。一些同学兴趣坚持不了三个月,可能会被揶揄;一些朋友不到半年就换一次工作,次数多了可能就会被怀疑那是没出息的表现。

以这类的要求而言,即使有长时间的间隔,而在这段时间很可能我们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对某一些概念的根本含义,还是需要坚守,也就是不容有歧义。这一章的用意就是要帮助大家避免对这类概念存有歧义,而我们以“成功”为例去分析,帮助大家认识在什么情况之下对“成功”的界定是有歧义的,什么情况之下是没有歧义的。对此能够区分,才可能使你更了解自己。



思考题


1. 在以下情景中,分析你的观点,看看其中是否有歧义的存在:甲去路边小档吃饭,你认为那是因为他吝啬;乙在路边小档吃饭,你不认为那是因为他吝啬。

2. 试观察你对“幸福”这概念的了解的变化,三个月前和三个月后有哪些改变。这些改变在怎样的情况下算是一种歧义?

3. 几位朋友来到餐馆狭窄的入口处时,涵玲说:“我是女生,你们应该让我先进去”。待用餐过后,她说:“我是女生,你们付钱吧!” 请分析,涵玲是在利用歧义谬误去占朋友便宜吗?

4. 慧如昨天在外奔走了一整天,为交水电费、买日常用品等,夜晚回到家时感觉到过得蛮充实的。今天她决定留在家,看看戏、读读书,临睡前也觉得这一天自己过得蛮充实的。根据你对“充实”这一概念的了解,分析慧如是否犯了歧义谬误。

5. 校长在周会上发言,有一段是这样的,“我校过去两年来学术成绩的表现已开始滑落…” 另有一段则是 “我们决定从这学期起减少课外活动,以学术为重,致力培养校园的学术风气…” 根据你对“学术”这一概念的了解,分析校长的谈话中对“学术”的用法是否犯了歧义谬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