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林连玉基金华教节特辑文章之一,已刊登于08/12/2021【中国报】:
对孩子的教育,一向由父母、老师(学校)、教育部和社会环境协作地进行。在我国,这四方过去一向没把本身角色扮演好,比如在入学前父母没有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比如不爱书本),学校老师没有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求学方法(比如不鼓励自由讨论和提问),教育部没有魄力把推出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底(比如搁置高思维教育)、社会鼓吹肤浅价值观(比如只为求职读书)和庸俗流行文化(比如爱说无厘头的话)。本身运作不良,相互协作糟糕,难怪教育问题重重。
新冠疫情不是教育问题的制造者,它是照妖镜,通过逼迫人类放缓经济活动和关闭学校凸显教育问题。失业或家庭收入锐减,导致投资在孩子教育的费用减少。学校老师由于缺乏网上教学经验,备课时手忙脚乱,教学素质低弱。政府无法为我国各区域提供健全的网络服务,学生居家上网课泄气连连,导致学习滞后。
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基本上分两个成份,一是知识,二是软技能。学校的关闭致使知识的传递受挫,但经济宽裕的家庭和网络稳健的地区,网课可以补不足。因学校的关闭导致的更大学习和成长损失来自学生失去了同侪间接触、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只软技能的获得受阻,精神和心理健康也有负面影响,
包括焦虑、沮丧、缺乏生气甚至恐惧。
新冠疫情突然来袭,我国网络教学大步迈进,这是祸中之益。如上所言,科技帮助弥补学问传递上的损失,无论如何,这弥补却难有效发生在落后地区或者贫苦人家的孩子身上。如果是学习动力、纪律原就有问题的学生,学校的关闭切断老师的监督和关怀,则这群弱势孩子的学习进一步恶化,学校重开后他们要复原、重回轨道相对更难。
疫情即便再严重,学习和教育毕竟不会完全停止。『停学不停课』这口号显然说不到点上,问题不在于停顿,在于严重延误。一年内的实体课所涵盖的范围和进度,在疫情下学的就少和慢,无法完成。有的研究量化比较不同种族、不同家庭收入和住区的学生在数学和阅读方面的学习因疫情落后多少,以月为单位。也有学者研究这群廿年后进入职场的学生因今日的延误学习会造成个人、国家经济的多少损失。无法完成的学习,其效果如涟漪般扩散。
以上简略说明疫情对教育的影响。今已近两年,虽然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仍不透彻,防疫仍无法掌控,世界各地还不时听闻疫情反弹,但毕竟惊魂已稍定,已累积一定的应对经验,大家必须趁此思考教育在疫情中有何去向,以避免浪费疫苗给大家争取回来的时间。
疫情既然令孩子大部分时间留在家里,父母的角色举足轻重,即便不会教导学科知识,也要做到多和孩子交流、善于营造良好家庭气氛以稳住孩子的情绪和内心。要做到这点,父母需调控好自己因疫情而来的焦虑和压力。
老师纵然不是三头六臂,在此疫情后也必须多加一头一臂,重拾实体教学之余,也要能随时切换成网课,备课方面必然因此增加负担。经这回疫情的洗礼后,若老师还没有建立起这一点的心理适应和准备,则显示不善于吸取教训。老师听教育部的,这方面的远见需要教育部先看见,定方向、下命令。无论如何,如果政府不赶紧搞好网络覆盖率,教育部也难向前冲。
防疫要靠自律和思考。自律是避免染疫的关键,学会思考则帮助大家消化资讯、有效辨别真假新闻及顾好个人心境。为帮助孩子面对未来的疫情,建议学校让孩子学习静坐律己,在群体生活中学习管控好行为以照顾同学的健康。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教育部已推展高思维教育,别将其沦为只用以解答难的考题,它实则能让我们通过思考成熟地在疫情中做明智的决定和调节自己的身心灵。
家庭、学校、教育部和社会的关注不该只围绕标准作业程序,学校重开后路在何方,以上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探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