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

文章七十二:觉察和处理自己的矛盾

 以下文章已刊登于15/05/22 【东方日报】: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wenhui/2022/05/15/486323


     给小朋友讲故事,如果不是连带教训一并奉上,他们就会得到不同的启示。在《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里,有的从中明白了什么是矛盾,这达到了一般成人的程度。有的注意到卖矛与盾的人自身的矛盾须由围观者提出,算是早熟。而那些认为挑战在于卖矛与盾者须自己觉察矛盾的小朋友,比一般成人跑得更远了。

      最尖利的矛和最坚固的盾没碰在一起,相安无事,卖矛与盾者可尽情夸耀,一个爽字。但若矛和盾碰在一起,立马有格格不入之感,让人觉得不舒服。观念、思想中的矛盾鲜少让人有格格不入的不舒服感,为什么?因为观念和思想中的矛和盾经常各自摆放,没拿出来碰一碰,没相互抵触,自然不会感觉不妥。

      俄乌战争,引起一些人担忧中国是否会对台湾武统。民调结果显示,如果台海两岸爆发冲突,有近四成五的台湾民众愿意自己或家人上战场保卫台湾,其中,又以十八、十九岁者达百分之九十六。但是,有高达百分之八十七的年轻人反对台湾政府恢复征兵。一边说愿意上战场,一边反对征兵,这个矛盾,就如愿意做医生,却拒绝读生物学。同一个问卷,前后矛盾的回答,却不当一回事,这是思维失误。

      戴口罩抗疫,当初是卫生部一声令下,全民跟从。两年后同样是卫生部一个宣布,大家才会把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扫描『吾安』习惯拆除。卫生部是国人抗疫的领头羊,想想看,如果当初卫生部不根据科学数据和研究结果规定人们戴口罩,而是因人民不习惯戴口罩就把已颁布的规定撤回,那是不是在『领头』这一点上起了矛盾?

      同理,多年前,有关要不要废除小六评估考试,曾经扰攘多时,教育部缺乏定方向、做决定的带头勇气和魄力,却反过来去揣度家长的意思和观察家长的反应才看要怎么做,这也是在『领头』这一点上起了矛盾。

      曾经,一些校长在该不该办课后补习班的理由上说,家长认为需要,所以必须继续办。在教育上,到底是家长带着校长走,还是校长带着家长走?

      做领袖的无法觉察自己的矛盾,没有把自身的矛盾摊开来想一想,被领导的就只能自求多福。

    所谓思考,承上文的解说,是指把矛盾的观念摆出来检验,看看自己到底要如何对待。我们经常在矛盾的观念和思想中游离,有时惊讶世界亘古不变,有时感叹沧海桑田;昨天叹息人心不古,今天欣慰古道热肠;忙时期待退休,退休后又想随便摆个摊过日子;叶公的矛盾,真龙若不出现,恐怕他就会一辈子自以为是下去。

      阅读本身容易,阅读要能伴随思考却极其困难。书和书之间常常有矛盾,即便同一本书也会出现矛盾,但阅读的人如果缺乏从不同的角落把矛盾挑出来检验的能耐,阅读的价值就只停留在『阅读之乐』而已。比如,《道德经》有『不出户,知天下』,明代画家董其昌的《画旨》一书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是说不出户,一是说行万里路,读前者是一种感觉和看法,读后者是另一种感觉和看法,有没有冲突或矛盾?把两者摆放在一起想想吧,别今天读了前者想不出户而能知天下,明天读了后者又有『人人能飞,我也想飞』的冲动。

      不去碰触矛盾的观念令人感觉舒服,处理矛盾却是尝到智慧喜悦的途径,阅读有个习惯就好,不必强调海量,要马上着重培养思考能力。我国教育界推阅读不多谈思考,是因为对思考认识不多。

      成语、俗语、谚语等民间智慧更常有彼此之间出现冲突或矛盾的情况,比如『欲速则不达』和『时不我待』之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之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小心使得万年船』之间等等。教学生这些语文知识时,建议让学生看见它们之间的出入,别低估了这一步的思维教育价值。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但故事和故事之间经常有冲突和矛盾,尤其关于撒谎这一点。听『狼来了』,小朋友被提醒撒谎的坏处,听『鼠鹿和鳄鱼』,鼠鹿被鳄鱼咬住脚后施计脱险,却得到赞赏,两者有无矛盾?成人给小朋友讲故事时若不谈一谈道德观念,总感觉少做了点什么,这是毛病,也是自囿。改从思维角度切入,首先讲故事的人要有深度,才敢让小朋友自由地想、提问和说出感受。

      每个人的思想都会有矛盾,不同的是人与人之间觉察和承认自身矛盾的意愿以及处理自身矛盾的能力有所差别。能觉察和认真想想自己的矛盾,结果会是对自己有深一层的认识,这是非同小可的人生成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