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星期日

文章一三九:母语教育与思维基础

 本文为林连玉基金邀稿文章,已刊登于8/12/2024 【中国报】:

https://www.chinapress.com.my/20241208/%E6%9D%9C%E6%96%B0%E5%AE%9D%EF%BC%9A%E6%AF%8D%E8%AF%AD%E6%95%99%E8%82%B2%E4%B8%8E%E6%80%9D%E7%BB%B4%E5%9F%BA%E7%A1%80/#google_vignette


             我们的日常说话和书写反映出思维包含许多复杂的论证。每个论证由句子构成。句子由词汇组成。词汇反映概念。概念里刻画个人经验的印记。个人经验当然包含了处身的环境、文化、气氛和感受等等。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讨论小学是否要争取保留母语教育时,实际上母语教育已经在怀中的孩子好奇地盯着吊扇的转动、母亲重复地对他说『风扇、风扇』时,就已经开始。

                今年初中国官媒开始把“龙年”翻译为“Loong Year 而不是”Year of Dragon“。一种说法是,取音译反映出中国希望掌握话语权、展现文化自信等等,有人支持,有人抨击。我们只说教育。你认不认同西方龙”口吐烈焰、巨翅长鳞、烈性如火,形象负面“,而东方龙“马头、鹰爪、鱼鳞、鹿角、蛇身、没有翅膀,代表好运吉祥”的说法?“龙”和”dragon“不只是书写不同,所蕴含的形象、意象与认知也不同。安装不同的软件,电脑能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词汇”输入“到小孩脑里,长大了怎么可能一模一样?

           我们以此类推到母语教育的其他方面,看看其潜移默化的力量如何说明母语教育不单是说不说、写不写中文的问题,其实和思维有关,更何况是文化。以笔顺而言,不管简单或复杂的字,从小写中文字就是在训练孩子的排列思维技能。中文字的结构,比如“上小下大构成尖字“,帮助孩子发展空间思维技能。中文字的构词,比如“牙”“齿“,训练孩子的辨别能力。四字成语,读起“不徐不疾“、有”抑扬顿挫“之感,富有节律,而节奏与规律之认知与体验,需有理性为基础。

                以上几点是从思维角度看母语教育的例子。做父母的对母语教育的认识角度之正误、深度如何和着重几许,铺下将来孩子会做什么人的第一步。这不是有关起跑点的“时““速”问题,而是事关身份认同的“正确”起点。决定要用英文、国文还是中文受小学教育,从教育的角度而言,那还算是迟来的事了。

                第一步很重要。着重教育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都会步步为营,何况是第一步。母语教育的第一步奠定孩子日后学习、吸收其他语言和文化的据点,有根就不怕面向世界的林林总总。就如从小让孩子听古典音乐,长大后面对乱七八糟的流行音乐时,即便一时迷路,到底是会回“家“的。对母语教育,我们应该有类似的信念。

                因就业、出路的考量而轻视母语的学习和教育,毕竟不算是以“人“之质量为本的教育,反倒是在对孩子未来出路的焦虑感下的考量,是一种“弃婴负璧”的表现。父母对孩子是否接受母语教育的选择不是一道经济题,“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是指导。

 


注:

一、        有关龙之引语,见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8250302

二、        “彼以利合,此以天属“,见【庄子山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