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

第一篇: 明白与不明白


“没有或少疑问”、“没有或少提问”、“明白”等是教室中常见的现象。然而,一个人在学习中若很少,甚或没有表现出“不明白”,却是奇怪的现象,因为无论个人还是历史上的学问发展,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事。(1)

有意无意地认为凡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将导致一个人感觉到他所学习的东西没什么是难懂的。他会以为能使他不明白的东西都必定是在远方,却不知道伟大的学者也是以身边的平常事作为思考的起点的。(2)

学问具层次性,这说明了为什么中学和大学学习的课题可以一样,但深度却差别很大。同样的道理,所谓“明白”往往是属于一个层次的事,但它却很容易使人自以为明白了各个层面而急着要掉头就走。反之,“不明白”能使你的脑袋在现有的基础上遇见瓶颈,它要求你多逗留、多沉思,以弄懂深一层的道理。

学者向深层的方向钻,学问的消费者向水平方向逛(3);要 如学者般纵向探索,除了需要基本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需有对待“不明白”的耐性,而要横向地逛游,只需有智力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你或许会认为,如果谁在老师“清楚”讲解了后还不明白,那是有关学生的个人智力出了问题。这种观念其实很普遍,导致大家只争着“明白”,却不花心思看看自己的认知到底是否彻底和足够细致。其实,好的教学只要求讲解清楚,但好的教育却能使你看到:你的明白在对某一课题的学习路上只属于“告一个段落的明白”而已。(4)

“不明白”能刺激疑问与思考,能提供你进一步探索的动力,但如果你只顾着跟同学、朋友比智力,“不明白”却将会成为你的压力来源;如果你了解不少基本的问题即使在经过很多学者的长期思索后,至今也还无法解决(1),那不只能助你纾解“不明白”的压力,而且---如果你不一味急着要最终的答案,并愿慢慢摸索---还会使你马上踏入研究的门槛。

学问的探索过程往往漫长,很多时候快不来,重要的是你能坚持走下去。“考试”会打乱这种探索、做学问的步伐,有些仍未脱离学校考试制度的人因坚持“做学问”的步伐而栽了跟斗,虽不至于落第,但争取奖学金的筹码却因此少掉很多。如果你已栽了这样的跟斗,请记住:成绩不好说明了你捉不准考试的节奏,但绝没有说明你做学问的步伐如何。(5)

花钱购买一本书是否值得,并不决定于购买的那一刻,而取决于购买者之后有没有去阅读它;“搞不懂学问”这事实对你是好是坏,并不取决于你弄不懂的那一刻,而是在于你之后有没有去“纠缠”所不懂的地方。

凡学习的都懂的人,表示了他的智力很强,然而,能不能在做学问的路上跑得远,要看他对弄不懂的东西有没有耐心。中学时代凡学的都懂的人,他的知识会迅速增长、基础会扎得稳健,可是也因此对他在“面对不懂时所需的耐性”的磨练相对减少。如果除了智力高,他也懂得如何去处理、攻克所不懂的东西,那无疑显现出了上天对他的更大厚爱;常“不懂”的人, 并不表示他的智力必定很弱,如果他有解题的耐性,那么他对学问所表现出来的是学者的特质,比高智力的表现其实更可喜。

只重学习不重做学问的人,爱强调智力的高超和解题的迅速;重做学问的人在意的是自己和学问的距离(6)。而“面对不懂”的态度如何,是衡量你和学问之间的距离有多大的 其 一尺度。

31072001
22072002

思考题


(1) 举一例,有什么问题是学者思考了(a) 十年以上 (b) 百年以上,还无法解决的。

(2) 请举一个例子(不管是物理学上、考古学上、文学上还是艺术上的例子,都行),说明伟大的发现、发明或创作可以是以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作为起点的。

(3) 请举一例说明你对这一句话的了解。

(4) 有什么知识是你在学习时觉得懂了,但过后想想又觉得懂得并不全面和不够深入的?

(5)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但还没栽这样的跟斗,那么你要如何处理你坚持的做学问
的步伐和考试制度之间的矛盾?

(6) 所谓“自己和学问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