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9日星期五

第二篇:如何调适读书心境

你或许不是不想好好地坐下来读书,只是你可能在要求、等待着一种所谓的“读书心情”。然而,你发现事实往往是,这样的心情总是很少出现,不然就是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生活中的干扰和诱惑太多,你不能呆等读书的心情,你要去营造它。

生病时不要思考生命的意义,要先好好地休养;疲惫不堪时不要思索成功的不易,也要先好好地休息再说;如果你不是生病,也不是疲惫不堪,可是一旦想起读书就老不愿意,那么你就要针对当下的心境调适调适一番。如果你期望“老不愿意”的心情会自动消失,你是不会如愿以偿的。

以下 提 供一些调适读书心境的方法供你参考,但如果你有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尽管采用你个人的方法好了:

一、不要呆等读书的心境出现,要去营造它。营造读书心境的第一步是“马上坐到书桌前”,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也是“马上坐到书桌前”,不是“等读书的心境出现”。你一旦能够强迫自己坐到书桌前,你就为自己进入读书的心境设下了第一道契机,读书心境会因你的学习行动而慢慢浮现出来。

读书必会面对“不懂”,“不懂”使身心不愉快,那可能会使你“老不愿意”坐到书桌前。克服“老不愿意”的方法就是“不要服从它”。或者,你也可以叫自己相信:隐藏在“不懂的不快”背面的“弄懂后的喜悦”必会使人精神振奋、不言倦。(1)

如果你不强迫自己不去听从“老不愿意”的呼唤,任何漂亮的劝告都将于事 无补。你不能干等,要马上行动。

二、如果你不是不想读书,只是受干扰太多,比如感到焦虑、失望、意志消沉、压迫等,不要总想到看戏或听歌,以为看戏或听歌后就会有更好的读书心境。看戏或听歌只能够暂时把问题搁在一旁,很快地这些干扰因素又会再一次浮现。

看戏和听歌是让脑袋休息的好方法,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你如果是要解决干扰,就得直指干扰的因素;你如果要的是读书的心境,就要直接开始学习。不要把二者混淆,也不要期待你会有完全不受干扰的一天。

三、如果你难好好地读书是因为受的诱惑太多,那表示了你对学问的评价比对其它诱惑的评价低,那么除非你愿意敞开胸怀、愿意诚心地去重估学问的价值,看看学问到底有什么美(2),你是不可能认真读书的。

你之所以认为外界诱惑的价值比学问的价值高,是因为外界的诱惑能很快地使你感受到身心的快感,而学问则要求你先在“不懂”之前挣扎一番后才让你感受到智力的快感(3)。因此,在比较两者的快感之价值高低时,你必须先具备愿意面对“不懂”的心理准备,而且不宜太快下定论(4)

四、可能你会说即使你坐到书桌前了,你就是不能进入读书的状态。这个现象的导因可能有很多,但无论如何请坚持留在书桌前,让自己的身体与心境都回归平静,然后让你的心眼去慢慢扫描你的内心起伏。持续一段时间后,很可能你就能掌握上述所说的“直指内心干扰因素”的技巧。

五、放慢读书的速度。要认真学习,就不要一目十行,要慢慢咀嚼书本的用词和句子,要慢慢整理各部分道理的内在关系。忘掉考试,如果不得不顾及考试,就不要临时抱佛脚。如果能悠哉闲哉,读书就是一种享受---除了享受因“懂”而有的顺畅喜悦,也享受“攻克不懂”时所激起的沉思喜悦。如果这一次怀着急躁、不快的心情坐在书桌前,你不可能在离开后会主动要 再回去。

六、少读而常读。每读一个小小的段落,就把书本合起来,去回想刚刚读过什么。合上书本回想,有助于你捉重点,防止你被书本的句子牵着鼻子走。如果合上书本后你能用自己的句子重述刚刚所学得的知识,它们必定能很快地就被你的脑海吸收。

与其读一大段时间,跑得快,被吸收的成份少,不如用一段时间回想,慢跑,可是进入脑海的却多且牢固。当然,如果跑得快又吸收得快,那是最好不过,可是如果你做不到,就要采取自己的节奏,不要自责。

读少而常读,符合我们脑袋的工作规律,如果再加上悠闲的步调,那有助于你保持纯洁的读书动机。(5)

读书的心境不能用(心)急、(读)快、(考试)压力等来营造。

11082001
24082002



思考题

(1) 经长时间思索(比如三个小时、三天甚至三个月)而最终成功解了一道练习题,会叫人兴奋不已。你有过这种经验吗?试举一例。

(2) 你体会过学问的美感吗?若无,请设法明白那是什么意思。若有,请举一例以和大家分享。

(3) 用“看戏(如‘西游记’)”和“读小说(如‘西游记’)”作为例子,来解释这一句话。

(4) 为什么不宜太快下定论?

(5) 文中所谓“读书的纯洁动机”是什么意思?

1 条评论:

  1. (1)有,高级数学。

    (2)存好心,自然天天都开心。
    说好话,人人爱听你讲话。
    做好事,贵人会与你共事。
    当好人,顶天立地人中人。

    (3)在悠哉悠哉时,看戏和读小说虽可解除问题,但你所看的与读的是有意义的那就可不一样了。所谓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

    (4)因为当时可能只是为了一时的快感而放弃了一个让自己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机会。

    (5)追求学问的动机,是让自己更充实,而不为名和利才求学。

    回复删除